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人才争夺战升级!买房有折扣、落户门槛低都不是事

人才争夺战升级!买房有折扣、落户门槛低都不是事

2024-12-23 18:40:53 [娱乐] 来源:时和年丰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3日电(汤琪) 日前,争夺战升折扣武汉发布高校毕业生落户升级版新政,落户其中,门槛凭毕业证就可落户、低都购房租房可“打八折”、不事最低年薪指导标准出台等政策引发社会关注。争夺战升折扣近年来,落户为吸引人才落地扎根,门槛不少二三线城市在住房、低都户口、不事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予高学历人才政策优惠,争夺战升折扣这也被舆论称为新一轮的落户“抢人大战”。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title="资料图:成都天府新区等一些政务服务中心申请、门槛等待办理落户手续的低都民众排起长队等待办理。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资料图:成都天府新区等一些政务服务中心申请、不事等待办理落户手续的民众排起长队等待办理。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落户条件更宽松

  近日,武汉市招才局、市公安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试行政策的通知》明确,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武汉的这则“求贤引才”的消息一时间成为舆论热议话题。其实,近年来,中国不少二三线城市陆续放出招揽人才的“大招”,发布了各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优厚引才的指导意见及措施。

  例如,成都今年抛出的“蓉漂”计划则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据了解,按照这一政策,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以及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均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济南市公安机关今年也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户口迁移新政策,全面降低落户标准,规定符合条件的大专、中专学历人员即可落户济南。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有795万人毕业,比去年增加约30万人。对于初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各地的就业优惠政策自然会影响他们的求职规划。

  智联招聘9月发布的一份《2017年秋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有无户口,对城市归属感指数的高低有较大影响。对于求职者来说,户口、房价、医疗、教育等仍然是他们选择留在这座城市的重要因素。

  资料图:众多大学生扎堆招聘现场求职。 杨华峰 摄

  生活补贴更丰富

  观察各地的“引才”政策,如果说户口带来的是一些隐性福利,那么,不少城市为招揽人才开出的各种补贴可以说是“真金白银”。

  有媒体统计,各地给予人才的补贴项目包括见习补贴、技能等级补贴、培训补贴等,数额占据大头的是租房生活补贴,且补贴政策的门槛并不高,在当地就业并交纳社保即可。

  例如,南京规定,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学人员)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在全日制技工院校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毕业2年内在该市就业且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南京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申请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到1000元的租赁补贴。

  杭州也于今年出台了《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 ,其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title="资料图:在武汉市纳杰人才市场招聘会上,挤满了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资料图:在武汉市纳杰人才市场招聘会上,挤满了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购房价格更优惠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考虑在哪里“安放青春”,各地的住房政策当然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在媒体对各地“引才”政策的盘点中,和其他优惠政策相比,购房优惠更多与落户政策相关,例如,厦门、青岛、济南、郑州、无锡等城市的落户政策相对宽松,毕业生落户后就不受一些限购政策影响。

  以武汉为例,该市最新出台的安居住房政策明确,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这也被外界解读为“购房租房可打八折”。

  在成都,该市为“蓉漂”安居问题提出了人才公寓、产业新城配套租赁住房和用人单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的解决方案。为方便外地来蓉应聘的应届毕业生,该市还设置了20余个7天以内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

  长沙则对到当地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完)

  原标题:买房有折扣、落户门槛低 各地人才争夺战再升级

延伸阅读:

  • 武汉大学生落户政策2017 购房租房“打八折”始末
  • 2017武汉大学生购房优惠政策:毕业购房可打八折
责任编辑:朱惠娥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